“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手风琴普及工作做得比较好,手风琴的演奏水平和技巧有了一定提高,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封闭,教师在教学中一直是以“我”为中心,常用“我怎么学的,就怎么教”或“我自己怎么弹的,就教学生怎么弹”的原则施教,对于音乐风格的把握,无论是演奏还是教学,在思想上都是模糊的。罗伯特·达文教授在讲学中提出了这一点,他要求每一乐段、乐句,甚至每个音符都要准确无误地按音乐要求的风格弹出,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宁愿看到我的学生拉错几个音,也不愿他把句法拉错”。
御喜美江小姐则着重纠正了持琴姿势和风箱使用方面的问题。她要求身体坐直,上身稍向前倾,琴的下端尽量贴近身体,这与当时国内的方法有一些差别,她认为这样才能使演奏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兴奋状态。对于风箱她强调声音是由风箱控制的,风箱的控制靠肩膀,而肩部一定要放松。
御喜美江对中国手风琴界最大的影响在于乐器,她的到来让中国手风琴人士第一次见到了185贝司自由低音手风琴。1991年前苏联手风琴家希什金·尤里在北京音乐厅举办的手风琴音乐会又让大家了解了键钮式自由低音手风琴。御喜美江和希什金·尤里都曾多次获得德国国际手风琴比赛一等奖,前者擅长演奏巴赫、斯卡拉蒂、伊拜耳、伦特奎斯特等巴洛克及近现代的作品,后者除了巴洛克时期的作品,还演奏了普罗科菲耶夫、维·谢苗诺夫(尤里的导师)的作品。当时,从完美音色的乐器到他们演奏的曲目以及高超的演奏技术和艺术表现力,都使国内同行看到了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明确了中国手风琴事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90年代后,首先于1993年8月在新疆举办了“金雪莲国际手风琴艺术节”,此后,从1993到1999年连续在北京举办了六届“中国国际手风琴艺术节”。俄罗斯手风琴大师谢苗诺夫、里普斯,澳大利手风琴演奏家庄格斯夫,意大利(乌克兰人)手风琴演奏大师祖宾斯基,德国手风琴教育家莫泽尔,澳大利亚演奏家露吉克等世界一流的艺术家先后在艺术节上表演、讲课,使中国手风琴界对欧洲各时期手风琴艺术作品的音乐表现风格和技法有了新的认识。
除了外国专家的到来,中国手风琴家们也通过出国比赛、观摩、学习,更多地吸收国际优秀的手风琴演奏和教学经验。1987年张国平受中国音协派遣,在德国克林根塔尔举行的国际手风琴比赛中获得成年组第六名,这是第一位中国选手参加世界最高规格的国际手风琴比赛。
御喜美江访问天津之后,天津音乐学院协同天津乐器厂试制185贝司自由低音手风琴,并开始学习演奏。1992年第一批学习自由低音手风琴的学生之一曹晓青被公派赴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学习。 他于1996年取得“音乐家大师文凭”,同年考入“独奏大师班”(博士)继续学习,并在1997年分别获得德国及意大利两次国际手风琴比赛第一名,为祖国赢得了巨大荣誉,成为国际上第一个驰名的中国青年手风琴演奏家。在2002年获得“独奏大师班”(博士)学位,现被聘为汉诺威音乐戏剧学院手风琴专业教师。曹晓青曾多次陪同国际手风琴界知名人士来华讲学和举行音乐会,协同组织了两届“天津国际手风琴大师班”,与中国手风琴界同行及手风琴制作专家一道,共同探索中国艺术化手风琴发展的前进道路,为中国手风琴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后,出国学习和比赛的中国手风琴选手越来越多,并逐渐年轻化。1994年,“澳大利亚国际手风琴比赛” 和在新西兰举行的“南太平洋国际手风琴比赛”中,中国上海选手周景先后夺得青少年组和成年组的冠军,1995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波罗的海第二届国际手风琴比赛”中,中国选手夺得了成年组及青少年组、儿童组各级别的四个第一,取得了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