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表象也令一部分国内同行脑子发热,一些口号随之产生,“中国已是世界手风琴大国”“中国式世界手风琴强国”“要尽快建立中国手风琴学派”······真是这样吗?
三、看清距离 深入研究
自20多年来在我国手风琴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的确做了国外50多年的事情,但我们不能盲目乐观。目前,全国许多院校的教学方向不够明确,师资的教学水平急需提高,手风琴教育的文化底蕴还不够深厚,全国的发展不够平衡。完善手风琴专业教育学科的自我构建,并指导专业教育实践的发展,这是当前我国手风琴专业教学学科建设必须解决的两大任务。
2006年,上海之春国际手风琴艺术周期间,举办了多场风格不同的音乐会。乌克兰功勋艺术家斐纽克的独奏音乐会、德国霍夫五重奏团的重奏、俄罗斯阿列克塞和尼克莱德二重奏、法国诺通的MIDI手风琴广场音乐会、索阿维德班多钮手风琴音乐会,也以不同的演奏方式、不同的乐器种类、不同的音乐风格,给听众留下了永久难忘的记忆。在“上海之春”手风琴国际论坛上,上海师大音乐学院李聪的演讲中提到“我们真的和世界接轨了吗?”,引发了大家对“手风琴音乐在中国的多元化发展”这一主题的广泛讨论。众多学者对于这个课题开始深入的思考。到2008年5月由中国教育学会音教委手风琴学术委员会在上海师大再次召开“手风琴多元化教学发展研讨会”,来自全国各高校的教师带着自己的论文在会议期间宣读传阅,纷纷发表意见与建议。
近年来,中国手风琴在两极分化,一方面在高速发展,另一方面学琴人数也在迅速滑坡。许多手风琴老师开始改教钢琴、电子琴或改行,一部分高校的手风琴教学一窝蜂为国际国内大赛准备,教学出现“应赛族”、“比赛专业户”。相应社会教学中出现“应考族”、“考级族”,单一的发展方向对于中国手风琴事业将会存在极大的后遗症和危害。当然,也有一些人提出了带有片面性的意见,就目前手风琴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互相埋怨,互相指责,将生源减少的原因归罪于自由低音手风琴的发展,什么曲高和寡了、脱离国情了,认为手风琴应只是大众普及乐器。
笔者认为手风琴发展方向纵向是多元化的,横向是多层次的。要根据各地各高校音乐教学发展的需求、师资能力、学生条件来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