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鹤,字静芗,浙江瑞安人,上海玉清观道士,长于诗书琴画,“于琴为注竺,无所师授,循谱而音律乖,弗释于怀者有年矣”,蒲城祝桐君来海上,两人引为知己,并曾师从祝桐君学琴。他把祝氏传谱加上工尺谱,又采用《与古斋琴谱》中的论述,辑为《琴学入门》二卷,经祝桐君鉴定后,初刊于清同祝治三年(1864年)。该书是近代以来颇为通行的入门琴书,其中“阳关”、“渔樵”诸曲尤为流行。
当代《古冈遗谱》版“碧涧流泉”及《琴学入门》版“石上流泉”都颇为流行。已故诸城派著名琴家詹澄秋先生及吴门琴派著名琴家吴兆基先生皆有“石上流泉”〔出自《琴学入门》(1864年)〕录音传世。
⑵.“渔樵问答”,相传为隐君子所作,“亦古操也”(《重修真传琴谱》“渔樵问答”解题),共有35家存见明清琴谱见载。该曲最早见载于《杏庄太音续谱》(1560年),众谱中此谱最为古朴。其后还有《五音琴谱》(1579年)、《重修真传琴谱》(1585年)、《琴书大全》(1589年)、《玉梧琴谱》(1590年)、《文会堂琴谱》(1596年)、《藏春梧琴谱》(1602年)(《藏春梧琴谱》“渔樵问答”直接录自《玉梧琴谱》)等琴谱辑录。
《古冈遗谱》“渔樵问答”不同于明代早期诸谱本,而与明末琴歌派杨抡《太古遗音》(1609年前)“渔樵问答”基本接近。
杨抡,字鹤浦,明末金陵琴歌派著名琴家,“放情物外,推志山林,何心阐达,宠辱若惊,一生事业,尽在丝桐。”先后撰有《太古遗音》与《伯牙心法》二书,合为《真传正宗琴谱》,清代《四库全书》中收录杨氏二书,名之曰《琴谱合壁》。《太古遗音》有谱有文,《伯牙心法》多有谱无文。明万历已酉中元(1609年)俞彦“伯牙心法序”赞之曰:“杨君之谱,海内诵习已久。”可见《太古遗音》“渔樵问答”在1609年前早已传世。
清初《太音希声》(1625年)“渔樵问答”解题道:太希曰:“是曲也,杭隐士李水南所作也……”。“太希”即《太音希声》编者陈大斌(字伯文,号太希),活动在明末万历、天启年间,浙江钱塘人。其师承后期的浙派琴家李水南,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到过北京,受到人们的注意,对琴学“殚尽竭思五十余年”,以后又不辞旅途艰辛,遍访名家,书成已是晚年。李水南,浙江德清人,曾于明嘉靖丙辰年(1556年)创作琴曲“释谈章”,其人盖活动于明嘉靖、万历年间。其“渔樵问答”附有歌词,分段、歌词及指法旋律与杨抡《太古遗音》“渔樵问答”基本相同。然分析其曲调与指法旋律,窃以为当晚于《杏庄太音续谱》,抑或《太音希声》“渔樵问答”仅为李水南传谱,盖其根据无词原谱添加歌词改编而成。当代琴人曾有考证,言杨抡《伯牙心法》“释谈章”传谱源自《太音希声》“释谈章”。
杨伦《太古遗音》“渔樵问答”为“渔樵”诸多版本中颇有影响的一种版本,已故琴学泰斗查阜西先生早年亦精于杨伦版琴歌“渔樵问答”,并有录音传世。近代由著名琴家吴景略先生据《琴学入门》成功打谱的“渔樵问答”,无论在艺术上还是技术上皆臻完美,故在当代广为流传。
⑶.“怀古”又名“夷旷吟”、“怀古吟”、“怀古引”,相传为周文王所作。曲名最早见录于明初袁均哲所缉的《太音大全集》(1413年前)卷五“古琴曲调名——宫意”上,作“怀古引”。而曲谱则最早见录于《梧冈琴谱》(1546年),共有7家存见明清琴谱见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