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古琴界,《自远堂》版“鸥鹭忘机”(完全同于《五知斋》)颇为流行。老一辈琴家查阜西、溥雪斋、管平湖、吴兆基先生皆有该版“鸥鹭忘机”录音传世;徐元白先生有《五知斋》版“鸥鹭忘机”录音传世。
⑸“玉树临风”相传为三国魏曹子建所作,曲名最早见录于明初袁均哲所辑的《太音大全集》(1413年前)卷五“古琴曲调名——羽意”上。而曲谱则最早见录于《西麓堂琴统》(1549年),共有9家存见明清琴谱见载。
《古冈遗谱》“玉树临风”接近于《松风阁琴谱》(1677年)“玉树临风”,同于《琴谱析微》(1692年),而与《自远堂琴谱》(1802年)“玉树临风”更是完全相同(一些吟猱类修饰音略有差异)。
鲁鼎,据说曾从徐常遇学琴,并编订了《琴谱析微》一书,其“指法上卷”(右手指法)、“指法下卷”(左手指法)皆自徐常遇《琴谱指法》“右手指法”、“左手指法”删润而来,然鲁氏“自序”中并未说明其师承。其“玉树临风”分段指法除个别修饰音外,与《自远堂》完全相同,盖《自远堂》“玉树临风”出自《琴谱析微》或徐锦堂传谱。
吴灴(1719—1802年后),字仕伯,少受指法于周臣(徐常遇长子)之侄锦堂,又常与徐祺之子千越(徐俊)辈同游,维时与金陵吴官心(徐锦堂弟子)、蠙江吴重光(徐锦堂弟子)、曲江沈江门、新安江丽田诸琴家名流汇集,日与之讲求研习、调气炼指。“殚尽琴学数十年,古谱雅正靡不淹通”。晚年“率弟子引商刻羽自写意趣”,编成《自远堂琴谱》一书,于嘉庆七年(1802年)刊印问世。《自远堂》集九十首曲,除收录《澄鉴堂》、《五知斋》中四十五曲外,还增收了“龙翔操”、“梅花三弄”、“幽兰”、“天台引”等四十五操新曲。
当今流传的“玉树临风”仅见于岭南派。
⑹ “双鹤听泉”即琴曲“双清”之引,又名“听泉吟”、“听泉引”,最早见录于《文会堂琴谱》(1596年),共有12家存见明清琴谱见载,其中《文会堂》谱本最为原始。
《古冈遗谱》“双鹤听泉”不同于《文会堂琴谱》“双鹤听泉”,接近于《大还阁琴谱》(1673年)“听泉吟”(《琴谱析微》〈1692年〉“听泉吟”同于《大还阁》),而与《响山堂琴谱》(1702年)、《澄鉴堂琴谱》(1718年,一般作1686年)〖1686年盖据《澄鉴堂》卷前康熙丙寅秋七月方象璜“琴谱指法序”之年,然该序未提及琴谱,故窃以为待考〗、《自远堂琴谱》(1802年)除个别指法及一些修饰音外完全相同。(《自远堂琴谱》“双鹤听泉”录自《澄鉴堂》,两谱除极个别处完全相同。)
徐常遇,广陵派首创者,生于清顺治年间,史称其“气味与熟派相近,其指法探微泄奥,极古人所未尽”。他编有《琴谱指法》,撰成于康熙壬寅(1662年)初春(卷首《琴谱指法》“右手指法“后小序称:“按古谱指法究解甚简、校订未全,壬寅初春,避迹北山僧舍,严加考祥,审音辨调,附以己意,撰成斯帙。”)。其琴谱于1702年初刻于响山堂,故又名《响山堂琴谱》;后又经其三个儿子周臣、赞臣、晋臣校勘成书,将“指法”篇与琴谱合在一起,重刻于澄鉴堂,即现存的《澄鉴堂琴谱》。该谱之编辑出版,主要得力于徐氏第三子晋臣(徐祎)。周臣(著《雍门琴谱》)、赞臣、晋臣均承家学,造诣很深,其中晋臣声望尤著,《扬州画舫录》中赞曰:“扬州琴学以徐晋臣为最。”《澄鉴堂琴谱》卷首有康熙丙寅秋(1686年)方象璜“琴谱指法序”,康熙丙子(1696年)上元节梁镜“响山堂琴谱歌”,康熙壬午(1702年)秋九月苏梅“琴谱序”,康熙戊戌六月(1718年)年希尧序等十三家序及晋臣自叙。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徐晋臣在南京得当高官年希尧的赏识,翌年(1718年)由年氏捐资,《澄鉴堂琴谱》才得以刊印传世。据方象璜“琴谱指法序”:“五山老人二勲先生尝集〈琴谱指法〉一书,梓行于世。”可知《琴谱指法》刊刻当早于1686年;据“响山堂琴谱歌“,可知《响山堂琴谱》成书当早于1696年。(《响山堂琴谱》今仅存残本,共有“流水”、“潇湘水云”、“双鹤听泉”等十五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