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奏3,活泼的快板,3/4拍。从结构上看,这段变奏先有两小节间奏,接着便是由十六分音符一气呵成的主体部分,其内部结构规整,仍是以两小节为单位的周期结构。从和声上看,这段变奏仍结束在属功能上,调性单一,和声序进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90至96小节每相邻的两小节用了主到下属方向的和声序进,其余每相邻的两小节均是主到属方向的和声序进。从材料上看,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原主题弱拍上的两音被略去,只留下强拍上的两个音符作为装饰性变奏。这两个音符依次在类似由波音与回音组成的轴线上做下、上八度的跳跃,这根轴线也以级进的方式逐渐升高和降低。96小节,写法改变,音乐开始扩展,原本两拍一次的重音变为一拍一次,重音连续的跳进将音乐热烈的情绪推向白热化。紧接着音阶式的下行使音乐回到低音区,情绪在这里徘徊。99小节,音乐又变的热烈起来,并且比先前更具生机。100至103小节高声部旋律连续三次高八度重复,低声部旋律级进下行。在这段变奏中,我们依稀可以感受到有主题旋律的影子,它强烈的舞蹈性质满怀着青春的活力与热情。
变奏4,快板。该变奏与变奏3一样,将主题旋律强拍上的两个音符作为了变奏的素材,因此在听觉上,变奏4与变奏3的旋律轮廓存在相似之处。但是与变奏3不同的是,原主题旋律强拍上的两个音符被填充成和弦变为八分音符,连续依次做上、下八度的跳跃;每一句都从弱位开始,形成切分的效果。变奏4仍是内部呈周期性的一段式结构,每两小节为一句;和声配置仍未超出三和弦的范畴;调性统一、稳定,最后有完满的终止。在这段变奏中,音乐显得格外稳健、铿锵有力,充分体现出象征男性的阳刚之美。
变奏5,小快板。该变奏将主题的旋律做了进一步压缩,将原主题每小节中的重音加以变奏,予以强调。高声部用后十六分音符的格式和声为低声部作旋律级进上行式伴奏;低声部则仍以回音式的旋律呈示主题。该变奏在性格上与变奏3类似,热烈、欢快,极具舞蹈性。125小节升Ⅳ级减七和弦,调性由此向a小调过渡。经历升Ⅳ级成七和弦的一系列分解上行和下行之后,调性趋于稳定,得以强化,转至a小调,变奏的速度也变为行板。127至129小节在写法上有连接段的性质,它紧紧围绕原主题开始时的两个音符,渐渐引出下一变奏。
变奏6,辉煌的,慢于行板,a小调。这段变奏由三十二分音符一气呵成,仿佛是经过精心酝酿而一蹴即发的喷泉,分解和弦波浪式的律动宛若涓涓细流,主题旋律的音符则好像阳光照射下的水滴,在涓涓细流中金光闪闪。这段变奏虽然急速,但十分安静。在该变奏中,旋律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作为根基的原主题音符,另一则是作为装饰的分解和弦。在这级段变奏中,原主题音符不仅是每一组三十六分音符的音头,而且还被附上保持音记号予以强调。144小节末,旋律写法有所改变,其结构较前面自由。和弦连续的分解上行以及紧接着的颤音致使变奏略有扩展。随后和弦再次分解下行,当主题正将再现时,该段变奏却意外的结束在属和弦上,与变奏7形成又一个嵌入终止式关系。这段变奏织体单一,和声单纯;简洁的旋律线条与传统的自然和弦序进构成了这段变奏在写法上最显著的两个特点。这里需指出的是,这种将主题旋律附上分解和弦式的装饰,并将主题音符予以强调的手法借鉴于吉他的演奏技巧,它在俄罗斯的手风琴音乐中十分常见,尤其在类似行板速度的乐段中,它往往给人以纯净而流动的感觉。
变奏7与变奏8组成一首查尔达什风格的舞曲。变奏7相当与查尔达什中的“拉苏”舞曲,变奏8相当与查尔达什中的“夫利什卡”舞曲。这两段变奏在结构上对于全曲来说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就其材料特点来讲却又与主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